各設區市建設局、城管局(委),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平潭綜合實驗區交建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 精神,保障城市供排水設施運行正常,根據省政府工作要求和《福 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抓緊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通知》 (閩發改農業〔2023〕348 號),我廳對《福建省城市供排水設施 災后修復重建實施方案》(閩政辦〔2016〕111 號) 進行了修改完善,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3 年 8 月 29 日
福建省城市供排水設施災后修復重建實施方案
( 2023 年版)
受極端天氣影響,近年來我省各地不同程度遭受洪澇、臺風 等災害影響, 城市供排水設施損毀, 供排水安全受到影響。為做好應急搶險和災后供排水設施修復重建工作,現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 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牢固 樹立新發展理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 爭先、實干爭效”行動, 扎實有效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加快恢復災區供排水設施正常運行。
(二)基本原則
1.科學評估、統籌規劃。 災后修復重建要組織專業力量, 認真做好災害評估, 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 統籌發展和安全,統 籌受災地區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統籌城市水資源利用和防災減災, 合理確定設施規模和布局。
2.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災后修復重建要從災區實際出發, 堅持以問題為導向, 結合當地水資源稟賦、水環境承載力、發展需求和經濟技術水平,選擇經濟適用的修復重建技術路線。
3.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壓實城市主體責任, 明晰各方責任, 加強協調聯動, 形成多部門合作、多專業協同、各方面參與 的社會共治格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多渠道吸引各方面力量參
與供排水設施修復重建。
(三)目標任務
受臺風、洪澇災害影響地區,要在應急供水的基礎上,于 3 個月內修復重建供水系統。因災遭受嚴重損失損毀的,原則上力 爭在 48 個小時內基本恢復供水,基本完成受淹地區的積水排除、 垃圾污泥清理和環境衛生恢復;災害特別嚴重的力爭在 5 天內基 本完成,電力公司要優先搶修保障水廠供電。在無法盡快通水的 情況下,應采取車輛送水、安裝移動凈水設備、配送桶裝水等應急供水措施,確保受災群眾的飲水需求。供水設施災后重建,原則上按城市 1 萬噸以上規模的水廠 1 年內重建供水系統(含水源),城市 1 萬噸以下規模的水廠半年 內重建供水系統;城市 1 公里以上、管徑 1 米以上的主干管 2 個 月內完成重建,隨道路橋梁重建的管網與道路橋梁同步建設,其 他管網盡可能在半個月內完成。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的修復整治工作原則上應在 1 個月內完成。
二、工作步驟
(一)加強應急搶險。 災害發生后, 當地政府要積極組織有 關單位、人員和當地居民自救和搶險,并將水源、水廠、 供水管 道、排水設施、配電設施等受災情況以及救援需求上報上一級政府和供排水主管部門。上一級政府和城市供排水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要根據災情情況和救援需求, 及時協調調度行政區內供排 水技術專家、應急搶險人員和應急物資予以支援,全力修復受損供排水設施。
(二) 制定修復重建方案。組織力量對城區供排水設施、供 排水管網進行損壞原因分析和修復、重建評估,提出災害評估報 告, 為災后修復或重建打好基礎。按照宜修則修、宜改則改、宜 建則建的原則, 統籌考慮長遠發展和供排水安全保障需求, 制定 供排水設施加固修復或重建方案, 合理確定項目選址、建設標準、 規模,加快推進修建或重建工作。新建的水廠應采用先進工藝, 優質管材, 配備有效的水質化驗設備,出水水質應達到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
(三)組織實施。 地方政府應加強組織協調, 制定修復重建 時間表,落實土地供應、 資金來源和實施主體,有關部門要簡化 手續,加快審批,全面推進修復重建工作。要加強修復重建供排 水設施工程質量管理,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全程質量監督,確保工 程進度和質量。供排水設施修復運行后,各地加強日常運營管理, 建立保障安全供排水的長效機制, 開展管理人員技能培訓,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三、扶持政策
(一)稅費減免、用地和資金支持。對于符合條件的應急搶 險的人員、物資、運送車輛的過路過橋費予以免征。對災后修復重建建設項目所涉及的相關稅費依法給予減免。屬于單獨選址的修復重建供排水設施,各地應積極爭取將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清 單后,申請由自然資源部統一配置計劃指標;其余修復重建的供 排水設施,縣(市、區)應優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指 標不足的由設區市統籌保障。 對受災的城市供排水設施應急搶修 和修復重建項目, 積極向上爭取中央各類資金支持和統籌安排城鄉省級專項救災資金。
(二)簡化招標程序。供排水、道路、橋梁等市政設施搶險 救災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依法不進行招標的, 根 據受災地情況、按就地就近原則, 可以從省、市、縣建設部門應急搶險隊伍中直接安排設計、施工等單位參與應急搶修。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分工。地方政府是搶險救援和災后修復重建 工作責任主體,負責統籌協調,籌措資金, 組織和指揮有關力量 和資源參與事件應急處置、修復重建供排水設施工作。城市供排 水主管部門要組織開展應急搶修工作,加強災后修復重建工作的 具體指導。 水利部門要組織開展供水水源修復重建工作;自然資 源部門要加強規劃統籌,加大對修復重建供排水設施用地保障力 度, 加快項目和用地審批; 其他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資金支持、立項審批等相關工作。
(二)加強應急物資儲備。進一步完善城市排水防澇跨區域 應急調度體系,充實福建省北部和南部城市排水防澇應急救援基地, 分片區服務全省排水防澇應急救援。鼓勵各地政府統籌協調供排水應急搶險物資儲備所用的專用道班房、場所,對投資大、 運行維護技術要求高的移動排水泵車、 應急送水車等,建立區域 共建共享機制。組織對本地或周邊地區生產水泵、移動泵車、管 道等應急物資設備的生產銷售企業進行調查,建立應急聯動和物資供應機制,可采取租借等方式, 確保應急搶險物資供應。
(三)加強技術力量。各地要加強應急隊伍的建設, 組建包 括設計、施工、運行維護、水質監測等方面技術水平高、經驗豐 富的人員組成專家庫和搶險救援隊伍,為應急搶險工作提供技術 保障。省廳適時更新補充省級供排水行業專家庫,為各地災時救援、災情評估、災后重建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