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山西省推進“三北”工程區林牧業協調發展行動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12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西省推進“三北”工程區林牧業
協調發展行動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意見》,深入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不斷加強林草資源保護,統籌解決好林牧矛盾,持續鞏固國土綠化成果,有效提升“三北”工程建設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高質量實施“三北”工程
1.合理確定綠化空間。依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及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結合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對適宜國土綠化空間圖斑進行全面調查,建立完善我省國土綠化空間數據庫。(省林草局、省自然資源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2.科學選擇綠化方式。推行喬灌草相結合的綠化方式。堅持以水定綠、適地適綠,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干旱半干旱地區原則上以恢復灌草植被或草原植被為主的方式開展國土綠化,鼓勵栽植可用作飼料的樹種、草種;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區以恢復喬木植被為主,有效提升森林面積和質量。(省林草局、省自然資源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3.持續鞏固綠化成果。積極開展未成林撫育管護、疏林地補植補造、灌木林地改造提升、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復、森林撫育經營等工程建設。整合各類管護資金,逐步增加管護投入,實現新造林、未成林、天然林、公益林管護全覆蓋。積極推進無人機巡護、遠程實施監控等科技手段和拉護網、設立標牌等管護措施,提高林草資源特別是新栽植幼苗管護實效。(省林草局、“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4.創新發展林草產業。依托國土綠化成果,積極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游和林下中藥材、野生菌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沙棘、連翹、酸棗等特色經濟林,推動核桃、紅棗提質增效試點,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推動經濟林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林草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擴展碳匯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林草碳匯開發。(省林草局、“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二、實行林牧分區發展
5.摸清林草資源和畜牧業發展數據。結合國土綠化實施情況,準確掌握林草資源及其生態狀況,摸清現有新造林地、未成林地、退化草地以及封育期林地、修復改良期草地等情況;摸清牛、羊等食草畜養殖數量、品種以及養殖方式、養殖戶數量及分布、重點放牧區域、圈舍建設使用等情況。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林草資源、畜牧業發展的監測、評估管理水平。(省林草局、省農業農村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6.科學劃定禁牧輪牧休牧區。嚴格落實《山西省禁牧輪牧休牧條例》,因地制宜劃定禁牧、輪牧、休牧區。將封育期的林地、人工造林20年以內的林地、修復改良期內的草地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區域劃定為禁牧區;根據牧草生長情況和可持續利用原則,在輕、中度退化草地上劃定輪牧區;結合氣象條件、牧草物候期等,科學確定休牧區范圍和期限,一般在春季牧草返青期和秋季牧草結實期實行休牧。“三北”工程區7個省直林局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縣級政府要扛起主體責任,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整縣域范圍內國有和集體林地的禁牧、輪牧、休牧區劃定工作。(省林草局、“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7.加強禁牧輪牧休牧區管理。禁牧、輪牧、休牧區要設立明顯的封禁標志,明確區域名稱、四至界限、面積和期限等,便于農牧民知曉,便于社會監督。對劃定區域內林地、草地生態植被恢復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和評估,建立禁牧、輪牧、休牧區域動態調整制度,期限屆滿的,要依據監測和評估結果,重新明確區域和期限。對人工造林20年以上的林地、滿足草畜平衡條件的草地等區域要應放盡放。(省林草局、“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8.開展禁牧輪牧休牧示范試點。確定大同市云州區、朔州市右玉縣和懷仁市、忻州市河曲縣為全省禁牧輪牧休牧示范試點,重點在建立協調機制、信息化監測評估、規?;B殖、圈養補貼政策、畜種草種優化改良、生態保護補償、產業轉型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研究破解林牧矛盾的有效措施和解決辦法。各地要堅持改革創新,科學布局綠化空間,強化有解思維,在2025年12月底前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省林草局、省農業農村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三、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
9.推動草畜平衡和規?;B殖。在輪牧區放牧的,要科學管控放牧食草畜數量,減輕草原放牧壓力,嚴禁草原超載過牧。2025年6月底前省農業農村廳研究制定牛、羊等食草畜舍飼圈養支持政策,引進推廣適宜圈養的優良品種,降低養殖成本,舍飼規模養殖比例年均提高2%-3%。持續加大金融信貸支持,鼓勵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方式發展舍飼圈養,實現規?;?、標準化養殖。(省農業農村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10.發展現代飼草產業。積極推進優良飼草品種選育、利用、加工等產業發展,建立規模化優質高產飼草基地,積極推進青貯玉米、飼用燕麥、苜蓿、飼用小黑麥、甜高粱等飼草作物種植,大力發展灌木飼料林,擴大飼料來源渠道。扎實推進“糧改飼”補貼項目,2025年6月底前省農業農村廳研究制定養殖戶圈養飼草金融支持政策,推進飼草料就近供應,有效降低養殖成本。積極推進飼草產品加工利用,合理布局飼草加工企業,加大飼草生產加工技術研發攻關,提高飼草轉化利用率。(省農業農村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四、加大管護執法力度
11.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增加管護人員數量,依據管護面積和管護難易程度確定管護人員數量,做到管護人員與管護面積相匹配。開展護林員能力提升行動,實施護林員職業技能綜合培訓全覆蓋。提高管護人員待遇,實行工資按月發放制度,提升護林員意外保險參保率。加強護林員支撐體系建設,加大管護科技設施投入,提高管護信息化水平。(省林草局、“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12.強化林草執法監督。林草部門要依照職責嚴格行政執法,對毀壞圍欄標識、違法放牧、草原超載過牧等違法行為依法查處。森林公安機關要積極支持林草部門開展行政執法,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穩定,保護轄區內森林資源,協同林草部門開展重點區域巡護,依法查處森林和草原領域違法犯罪行為。(省林草局、省公安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五、加強宣傳引導和工作落實
13.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加強禁牧、輪牧、休牧有關法律、政策的解讀和宣傳,特別要加強對養殖戶、放牧人員的入戶宣傳,增強農牧民保護林草資源的意識和責任;加強群眾監督,設立舉報電話,及時發現處置,形成全民動員、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省林草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14.推動工作落實。省林草局要加強統籌協調,開展業務指導,督促工作落實。省有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形成信息共享、同題共答的工作合力。相關市縣政府要圍繞解決林牧矛盾,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舉措,確保工作取得實效。(省林草局、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三北”工程區各市縣政府負責)
附件:“三北”工程區市、縣和省直林局名單附件
附件
“三北”工程區市、縣和省直林局名單
太原市: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
大同市:平城區、云岡區、新榮區、云州區、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廣靈縣、左云縣
朔州市:朔城區、平魯區、懷仁市、山陰縣、應縣、右玉縣
忻州市: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五臺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
呂梁市:離石區、交城縣、文水縣、汾陽市、孝義市、石樓縣、中陽縣、柳林縣、交口縣、方山縣、臨縣、興縣、嵐縣
晉中市: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壽陽縣
陽泉市:平定縣、盂縣
臨汾市:堯都區、襄汾縣、鄉寧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蒲縣、汾西縣、吉縣
運城市:河津市、萬榮縣、新絳縣、稷山縣
省直林局:楊樹林局、管涔林局、五臺林局、黑茶林局、關帝林局、太行林局、呂梁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