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郵政管理、 發展改革、 財政、 農業農村、商務、 文化和旅游、 供銷合作部門, 國家郵政局直屬各單位、 機關各司室,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 各主要快遞企業:
郵政體系是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 郵政業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 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 具有服務 “三農” 的資源優勢, 擔負著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職責。 為深入貫徹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 2018-2022 年) 》 重大決策部署, 持續提升郵政業服務 “三農” 能力,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現就推進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 總體要求
(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 三中全會精神, 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 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按照產業興旺、 生態宜居、 鄉風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 加快補齊農村郵政快遞基礎設施短板, 提升農村寄遞服務水平, 推進郵政業與現代農業體系融合發展, 促進郵政業綠色發展, 保障寄遞渠道安全暢通, 助力脫貧攻堅和持續減貧, 服務農民創業增收, 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二) 基本原則
堅持以農為先。 統籌謀劃郵政業城鄉發展, 把服務農業農村擺在優先位置, 注重部門政策協同和規劃銜接, 推動郵政業和上下游要素資源更多投向農村地區, 充分發揮寄遞網絡覆蓋城鄉優勢, 暢通行業服務現代農業雙向主渠道, 推進農產品寄遞物流現代化。
堅持普惠均衡。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完善郵政普遍服務鄉村振興供給機制, 提高郵政普遍服務質量, 持續推進快遞普惠化, 加快補齊農村郵政快遞基礎設施短板, 逐步縮小城鄉寄遞服務水平差距, 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綠色發展。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創新工作機制、 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 增品種、 提品質、 創品牌, 充分利用農村站點資源和服務體系, 主動融入現代農業體系和鄉村產業發展, 高標準推進縣域郵政業綠色化、 減量化和可循環。
堅持因地制宜。 結合各地區實際和資源稟賦, 科學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任務, 分類確定具體舉措和方案, 充分調動地方、 企業和社會等各方面積極性, 形成工作合力, 既擔當盡責、 全力而為, 又保持韌勁、 久久為功。
(三) 發展目標
到 2022 年, 郵政服務鄉鄉有局所、 建制村直通郵, 快遞服務鄉鄉有網點、 村村通快遞, 實現建制村電商寄遞配送全覆蓋。深度融入現代農業體系和鄉村產業發展, 縣域郵政業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顯著提高, 涉農寄遞物流產品豐富, 打造一批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 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鞏固脫貧成果。 縣域郵政業綠色發展成效明顯, 寄遞渠道安全暢通。 郵政業在農業農村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形成服務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措施體系。
二、 主要任務
(一) 打造農村現代寄遞物流網。 推動郵政普遍服務高質量發展, 提升郵政普遍服務水平。 支持郵政、 快遞企業新建擴建縣級郵政處理中心和快件中轉集散中心, 鼓勵有條件的縣整合郵政、 商貿、 農業、 交通、 供銷等資源, 建設縣域電商公共倉儲設施、 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 實施 “郵政在鄉” “快遞下鄉” 換擋升級工程, 推進鄉鎮郵政局所、 快遞網點標準化、 信息化改造,提升鄉鎮郵政、 快遞網點服務能力, 支持農村市場擴大品牌消費、 品質消費。 開展村郵站轉型提升行動, 推動將村郵站納入鄉村公共基礎設施, 強化電子商務、 便民服務、 收寄投遞、 自提服務等功能。 引導郵政、 快遞企業總部完善利益分配機制, 保障農村快遞網點穩定運行。 鼓勵有條件的鄉村布設智能快件 (信包)
箱。
(二) 實施農產品冷鏈建設工程。 打造農業產業園、 現代農業示范區、 農產品加工園、 快遞物流園區的冷鏈快遞物流, 合理規劃冷藏庫、 冷凍庫等設施布局, 推動建設一批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快遞物流集散中心。 支持郵政、 快遞企業在農產品產地和部分田頭市場建設預冷、 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 建立覆蓋農產品生產、 加工、 運輸、 儲存、 銷售等環節的全程冷鏈快遞物流體系。支持重點龍頭企業、 行業協會制定推廣農產品冷鏈寄遞標準和服務規范。
(三) 提升農村寄遞物流效率。 推動縣域郵政網絡設施資源社會共享, 發展農村郵件快件共同收寄、 運輸、 分撥、 投遞。 支持郵政、 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 農業、 供銷、 商貿、 交通等企業合作, 建立縣、 鄉、 村消費品和農資寄遞網絡體系。 鼓勵快遞企業在業務量較少的鄉鎮建立合作網點, 統一開展快件攬收、 分揀、 運輸和投遞業務。 支持郵政、 快遞企業依托農村客運站、 貨運站等交通基礎設施建立倉儲分撥中心, 利用農村客運班車代運郵件快件。 鼓勵郵政、 快遞企業在農村地區合理選擇郵件快件運輸組織模式, 優化運輸投遞路線設計, 降低運輸成本。 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布局建設無人機起降場地, 打造無人機農村投遞示范區。
(四) 開展郵政業興農行動。 支持郵政、 快遞企業聯合其他涉農主體積極參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建設, 設立農特產品預處理中心, 加強倉儲物流基地建設, 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產品集群, 打造郵政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實施 “ 一地一品”示范工程, 鼓勵郵政、 快遞企業樹立農業品牌意識, 助推 “ 農字號” 特色小鎮建設, 促進形成一鄉一業、 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 推動完善農村物流體系。 推廣 “寄遞+電商+農特產品+農戶” 模式, 培育 “快遞+金銀銅牌項目” , 打造農特產品直通車。 加強農商互聯, 推廣 “農產品+大同城寄遞” 業務模式, 開展農超、 農社、 農企、 農校等產銷直接對接, 就近銷售寄遞本地農產品。 支持郵政、 快遞企業對農產品分等分級, 制定發布農特產品電商寄遞服務標準, 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 鼓勵郵政、 快遞企業提供農業智能化服務, 建立標準化生產、 投入品監管、 流通、 銷售和技術等一體化的管理體系, 助推智慧農業發展。
(五) 高起點發展農村綠色寄遞。 支持包裝生產企業研發符合農產品特點的綠色包裝, 積極推廣應用技術先進、 節能環保的新產品新材料。 鼓勵對農產品包裹使用環保膠帶, 著力減少封裝膠帶使用量。 支持郵政、 快遞企業加強與電子商務企業合作, 共同減少網購農產品二次包裝。 淘汰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 著力減輕農村環境負擔。 大力推廣循環中轉袋 (箱) 、 循環快遞盒、 環保袋、 環保填充物等物料設備, 推行減量化、 復用化的農產品包裝產品。 探索建立政府引導、 市場運作、 共享共用的農產品寄遞包裝物社會化循環使用體系。 在農村地區逐步加大新能源車使用比例。
(六) 促進鄉村文化和旅游發展。 注重挖掘宣傳文物古跡、古村落、 古民居、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農業遺跡、 灌溉工程遺產、 優秀農耕文化、 鄉村傳統工藝、 優秀戲曲曲藝、 少數民族文化、 民間文化等鄉村文化和旅游資源, 發行紀特郵票、 紀念封、明信片等郵資票品。 推動郵政企業深入做好縣以下區域的政務圖書發行和報刊征訂工作, 實現全國建制村報刊征訂全覆蓋。 依托風景名勝區、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 特色景觀旅游名鎮、 傳統村落、 鄉村休閑旅游點, 合理布局建設主題郵局, 提供集郵產品、 旅游紀念品等銷售服務, 豐富鄉村旅游內容。 鼓勵郵政、 快遞企業利用自有電商平臺宣傳、 銷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飾、 手工藝品、 農特產品等, 為鄉村旅游提供便捷寄遞服務, 推進鄉村旅游經濟發展。
(七) 打造農村綜合服務平臺。 深入參與 “互聯網+政務服務” , 銜接全國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系統, 依托縣鄉郵政網點打造 “一門式辦理” “一站式服務” 的政務代理綜合服務平臺, 貼近農村群眾需求做好政策咨詢和辦事服務, 提供制證寄證、 輔助審批、 征繳代發等一體化服務。 爭取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支持,發揮郵政通政功能, 推廣警郵合作、 稅郵合作等模式, 全面推動農村郵政網點代辦警務、 稅務等業務, 不斷將代理政務范圍向鄉村拓展, 實現 “只進一扇門” “最多跑一次” 。 鼓勵郵政、 供銷企業拓展代理收費、 金融、 票務、 網購等服務, 借助益農信息社等各類農村信息服務站點, 發揮便民利商興農的綜合服務功能。
(八) 實施農村寄遞安全提升計劃。 加快實施寄遞渠道安全監管 “綠盾” 工程, 開展聯防聯控和網格化管理, 在農村地區有效落實收寄驗視、 實名收寄、 過機安檢三項制度。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推動縣域郵政、 快遞企業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符合標準的設施, 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調整《禁止寄遞物品指導目錄》 ,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滿足鮮活農產品寄遞服務需求。 全面實施 “ 雙隨機、 一公開” 監管, 有力查處農村地區寄遞槍支彈藥、 管制器具、 易燃易爆物品、 毒品、 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等違法行為, 為平安鄉村建設貢獻行業力量。
(九) 開展農民就業創業扶持行動。 發揮行業網絡和市場優勢, 支持家庭工場、 手工作坊、 鄉村車間發展, 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依托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基地, 采取定向和定崗等方式, 加強農民快遞職業技能培訓。 支持郵政、 快遞企業采取組建農產品電商營銷團隊等形式, 參與特色農產品項目孵化, 服務產銷對接,擴大農村就業。 鼓勵快遞企業提供營運體系支持, 幫扶員工返鄉參與中西部鄉村網點建設, 發展鄉村快遞員隊伍, 促進農村人口創業就業。 鼓勵郵政、 快遞企業為農民開展電商及快遞培訓, 傳授實務、 培養技能、 分享經驗, 提升農民網絡營銷能力, 培育當地電商快遞致富帶頭人。
(十)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積極推廣電商快遞脫貧模式,加快推進行業扶貧工作。 在貧困地區優先加強郵政網點、 危舊郵政局所改造, 加大運輸投遞車輛投入,2020年如期實現全部建制村直接通郵, 不斷鞏固通郵質量。 支持郵政企業推進農村電商O2O平臺建設, 實現自有網點對貧困縣、 有條件的貧困村全覆蓋。 鼓勵郵政、 快遞企業重點加強貧困地區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加強同中國電商扶貧聯盟合作, 助力貧困地區農特產品上行。 引導龍頭快遞企業積極開展產業扶貧、 就業扶貧、 公益扶貧。 鼓勵行業公益性基金, 在定點扶貧地區實施扶貧項目、 結對幫扶、 捐贈款物等。 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 組織對定點聯系貧困村的貧困人口開展專項培訓, 培育提升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
基本能力。
三、 保障措施
(一) 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郵政管理、 發展改革、 財政、 農業農村、 商務、 文化和旅游、 供銷合作等部門要將郵政業納入本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布局, 在規劃編制、 政策制定、 項目建設、 資金保障、 機制建設等方面加強協同, 形成工作合力。 各地郵政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務實管用的舉措, 強化工作督導, 確保取得實效。 可采取上級郵政管理部門設置派出機構或依托縣級交通運輸部門的方式, 推動成立縣級郵政監管機構, 鼓勵有條件的縣成立縣級郵政業安全中心。 加強農村地區郵政、 快遞企業的基層黨組織建設, 發揮黨建引領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作用。
(二) 強化政策支持
推動將縣域郵政業發展內容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加強普遍服務資金監督檢查。 中央基建投資支持農村和西部地區公益性、 基礎性快遞基礎設施建設。 各地鄉村振興專項資金, 支持農產品寄遞物流網絡、 現代化冷鏈寄遞設施以及村級電商配送站點等建設。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研究建立農產品綠色包裝補貼機制。 支持社會資本探索設立快遞綠色包裝產業發展基金, 促進農產品綠色包裝研發、 生產和推廣使用。
(三) 推動示范宣傳
圍繞產業融合、 服務創新、 設施共享、 綠色發展和政策扶持等方面, 挖掘和總結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廣泛宣傳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 講好郵政故事, 匯集社會力量, 營造良好氛圍。開展優秀鄉郵員、 快遞員表彰活動, 樹立行業先進楷模。 充分發揮中國郵政快遞報、 快遞雜志等行業媒體作用, 用好微博、 微信等新興媒體平臺, 協調其他中央和地方媒體形成宣傳合力。
國家郵政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農業農村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游部
供銷合作總社
2019年4月15 日
(此件主動公開)